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

【Big Data三步曲】全球瘋大數據 跟我們有什麼關係?





走進書店,架上列著一本關於「大數據行銷」的書,往前排的雜誌架看一看,又是有關大數據的專題報導,更不用說每天打開報紙或逛網路,大數據相關的內容,頻頻在眼前閃過。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疑問:大數據到底跟我有什麼關係?在紅什麼?

在討論大數據紅什麼之前,得先了解一下這三個字,大數據,英文名是Big Data,意思是「巨量數據」。那個「大」字,其實翻議得很傳神,因為數據一旦多到變成巨量,就「蘊含著巨大力量」。

而這股來自大數據的「巨大的力量」,2015年開始成為媒體討論焦點。知道它的魅力的人,熱烈討論;不知道的人還是覺得跟自己無關。但不管你對它認識有多少,它或許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,而且,不管你接不接受,你已經活在它所掌控的世界。











首先,其實你和我,早就跟大數據脫離不了關係了,因為大數據的前身,就是google搜尋。

上google網站,不管是想吃想玩,或是要做報告,只要輸入關鍵字,立刻有成千上百筆的資料供你參考,這些龐大的資料,就是大數據的前身。當你正開心於不用靠手寫紀錄哪裡好吃好玩,只要上google搜尋一下,就有龐大資料可以取用參考時,你,已經跟大數據沾上了邊。





不過如果只有搜尋,也不可能讓大數據身價在2015年重新翻漲。

大數據的身價會水漲船高,是因有聰明的人開始思考,這些龐大且巨量的資訊,或許可以從中找出一些統計關聯性,變得有價值?

其實找出關聯性,幾乎是人類的本能。我們日常生活中,除了一天到晚製造出許多資訊之外,也一天到晚都在找「關聯」。像是,晚上拉肚子,立刻會聯想是不是中餐吃的炒麵有問題?

不過找歸找,拉肚子可能跟炒麵有關,也可能是受寒,自己歸納出的關聯,到底是真關聯還是假關聯,有時候也很難控制。套句google前資訊長梅瑞爾在《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》書中寫的一句話:我們的腦不善於記憶瑣碎的事,也不擅於做決定。很多時候,我們常常以為自己記對了,卻是記錯。這時,錯誤的資訊,只會導向錯誤的結論。於是,很多美麗的錯誤,就在人世間一直傳言下去。而大數據,就是來幫大家這個忙,透過將龐大資訊整理起來,進行關聯性分析,找出事情的「絕對因果」。

舉例來說,紐約市曾經因為地下管道常有火災而困擾,甚至路面上重達140公斤的鐵蓋常因悶燒爆炸,飛到幾層樓高,而且即便每年定期檢查,還是防不勝防。後來,紐約市政府透過大數據,找出了原來「電纜年分」和「過去是否發生事故」與火災發生有重要關聯,從這裡著手,事情就變得容易多,火災問題也解決了,這就是找出「絕對因果」的好處。

不過,紐約市畢竟離我們有點遠,但如果因此覺得太數據跟你沒關,那可大錯特錯了。因為,這些因果,其實在你沒意識到的時候,已經換另一種方式,存在於你的四周。




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經驗?明明只是要買個衛生紙,但去到超市,看到這個特價、那個新產品出來,剛好都是現在需要的耶,東買西買,最後買了一大袋回家。

這除了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自制力之外,某種程度來說,可能也是超市商家的計謀。怎麼說呢?因為像是不少連鎖超市、便利商店,已經開始紀錄顧客進門來會逛的架有哪些,冬天時什麼賣最好?夏天時最熱門的產品?

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叫做「啤酒、尿布、星期五」。美國Walmart超市曾經用大數據找到了一個令人跌破眼鏡的分析:啤酒賣得好不好,跟尿布有關係!原來,是年輕爸爸們,星期五晚上常會奉太太之命去買尿布,到了超市後,一想到晚上要看球賽,又順便拿手啤酒回家配。於是,尿布和啤酒的銷售量都增加!

一發現這兩者的關聯,聰明的超市就開始布局了,不如把一手一手的啤酒,放在尿布專區旁賣如何?果然,此舉奏效,原本沒想買啤酒的爸爸們,買尿布時受到慣性驅使,想起了啤酒,就順便也買了,啤酒的銷售量因此大大提高。

從這個例子可以發現,你以為你是自己逛超市嗎?No,是大數據領著你去逛超市,你所走的每一步,看到某個產品的驚奇,甚至忍不住要掏腰包購買的衝動,其實可能都已經是商家們計算後,設計下的結果了。(所以手滑了也別太自責)




如果你還覺得大數據跟你沒關係,因為你都是用網路購物,Fine,姑且先不說,網路購物的排版和商品打折一定有依照大數據分析資料做設定好了,來聊聊幾乎每個人都難以逃脫的Facebook吧!

Facebook,很多人一天要打開好幾回,一下po文,一下看留言,甚至還要經營粉絲頁。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當你對某個朋友的貼文按讚之後,這位朋友的貼文將常常出現在你的動態牆?又或者,你是否發現,Facebook已經可以掌握你的朋友親疏遠近,幫你列出點頭之交的名單?不要懷疑,這些都是大數據的力量,你在Facebook上所留下的每個動態,都變成了Facebook可以掌握的資料,當它進行分析後,你「這個人」,已經在facebook的系統中逐漸有形有貌。它知道你的厭惡、你的喜好,於是,放你有興趣的廣告在你的牆上,「貼心」的建議你該跟誰做朋友,甚至是把你可能有興趣的資訊都列出給你,甚至還幫你回顧某個開心的時刻!當你在Facebook上玩得不亦樂乎時,你還能說,你與大數據無關嗎?




另一個例子,蘋果迷如果有下載iOS8,應該也會驚訝於,iOS8已經可以記錄你慣用語句,在你打字時,幫你的習慣用語直接列成選項,這個聰明的舉動,不用多說,同樣是大數據記錄起你打字的語句資料進行分析和排列而成。而google相簿中的小幫手,幫你把照片排版,甚至只要搜尋紅色,所有跟紅色有關的圖片都會出現,這,也是大數據的力量。

說了這麼多,其實大數據就是龐大資料帶來的力量。這些資料透過分析,就能變成解析一個人、一件事、一個組織所有行為的基礎,甚至能夠預測!就像是Facebook能預測你可能會喜歡什麼樣的貼文,又或者是便利商店預測你應該會對哪樣產品有興趣。

這些因果,透過大數據,變得不再是「我猜想」、「我覺得」、「似乎是」,或是古人說的「就是習俗嘛」,而通通可以解釋。生活中無處不因果,人生就是一連串因果的組合,大數據只是將這些組合統計給你看!


你還覺得大數據與你無關嗎?歡迎來到大數據的世代!





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

【邀稿分享】給有夢的你!努力追求想要的生活


談到大學生活,不少人都會開玩笑說,有3大必修學分,除了課業,就是愛情和社團;不過對我來說,學生時期無論做什麼,好像都指向一個很重要的核心─探索自己。

從固定課表的高中,跳躍到可以自由選擇課程的大學;從定型的時間軸,突然享受到自由。我還記得當時我非常雀躍,為自由的日子來臨而開心歡呼;不過緊接著,卻是一連串的問題:到底該選哪一堂課?選哪位老師?這麼多的社團和比賽,要參加哪一個?除了考驗當時我的「資訊蒐集能力」─無論是從網路上蒐集整理前輩資料,或是靠人脈(學長姊)透露─更讓我第一次因為選擇太多,被迫更縝密地思考:我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?

大學時,我因為家人的堅持,捨棄了新聞系,去念企管系。面對繁雜課業,我一開始很沒興趣,甚至蹺課,後來才慢慢放開心胸,努力找尋自己比較有興趣的部分。我開始跟同學組團參加系上經營策略競賽,也曾試圖到行銷公司打工,甚至一度打算未來往行銷業發展。不過有一回聽演講,聽到台上講者說:「你希望自己10年後變成什麼樣的人?」我才驚覺,我不希望我10年後變成每天為了「提升獲利」而奔忙的商務人士;真正想要的,是能成為一位影響社會的媒體人。於是,雖然當時父母反對,我還是在大四時決定轉考新聞研究所,從頭學習新聞理論,每天埋首書堆,後來很幸運考取。如果當時的我,不能誠實面對自己,還是選擇窩在舒適圈,不願意為夢想踏出一步,如今也不能投身於摯愛的新聞業。

俗諺說: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,當初企管系所學,現在紮實應用在媒體採訪中。由於我負責製作小型節目「關鍵對話」,專訪國內外的領導人、執行長和專家,大學所學的企管知識和課堂上討論各公司案例、尋找解決方案的case study,都可應用於採訪,也使我能更快發現問題核心和找尋議題;看事情也更能從商場戰略角度思考,跟別人有所不同。
回顧過往,現在我最後悔的,反而是當初沒有趁課餘時間好好珍惜系上資源,多參加系上辦的演講,或是在課餘時間,多補充商管知識,讓自己能更有sense!

人生常常峰迴路轉,曾以為自己走上岔路,反倒是條美麗小徑,甚至直通終點。現在的我,常跟自己說,無論現在所做的,是否是自己的興趣,永遠積極學習、珍惜每一刻,因為說不定未來某個時刻就會用上。

大學生活,是人生中少數擁有充裕時間,探索自己無限可能、大膽作夢、勇敢追夢,並且努力認識自己的興趣、喜好、人生志向,或者編織未來生活樣貌的時刻。但別忘了,如果受挫停駐,也別氣餒,好好把握當下角色、充分學習,適當時機絕對能發揮出來,擁有你的一片天!

(此篇文章為KAIROS大學誌名人堂專欄邀稿)
(文章網址:https://www.kairos.com.tw/3414)

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

【解析大數據】年輕人創業機會!專訪權威教授麥爾‧荀伯格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說:大數據權威教授麥爾‧荀伯格

『我們的未來,倚靠於我們心中想到能做什麼的創新點子。』~麥爾‧荀伯格,2014~

瘦削的臉蛋上,掛著一副哈利波特招牌圓眼鏡,他,是大數據的權威教授麥爾‧荀伯格。儘管看起來溫文儒雅,但荀伯格卻不是個埋首書堆的研究者,他在18歲發現了全球第一個電腦病毒後,年僅20歲就創立了自己的軟體公司。

在他眼中,創業不只是夢,而是可以大膽實踐。如今,深深了解大數據魅力的他,更向年輕人喊話:大數據時代,正是年輕人創業機會!


談到「大數據Big Data」,很多人可能是到2015年各家媒體紛紛報導後,才比較熟悉。但這個新科技,其實早在2014年物聯網概念推出後,同步席捲全球。透過把龐大的資料做精準的分析,讓物和物之間的連接溝通更順暢,大數據成了物聯網商機起飛的推手,也成了創業的聚寶盆。


想要創業嗎?那你一定要來聽聽荀伯格怎麼描述這個聚寶盆:大數據的特性是什麼?為什麼年輕人可以靠它創業?大數據又將如何影響未來科技趨勢?


Q:大數據是什麼?
大數據是物聯網的基礎

荀:
大數據是透過取得龐大數據資料、獲取可觀的數據點,從分析中產生洞見,讓我們更清楚理解四周的生活和周遭世界

Q:大數據的特性是什麼?

具有預測性
荀:大數據的特點是我們能夠從中獲取到,在小型數據中無法看到的趨勢。因為我們透過取得巨量數據資料、分析,進而產生洞見。有時候數據是很雜亂又不明確的,無法告訴我們「為什麼事情會發生」;但這些數據可以告訴我們,在特定時間「會發生什麼事情」。

所以企業能依此改善營運成果,社區也能依此預測哪裡可能會淹水,哪裡又該建立大眾運輸的路線,或者我們的小孩,如何能在學校有更好的學習等。


Q:大數據對台灣高科技業有什麼影響?
工業4.0時代製造業革命


荀:台灣高科技業是以製造為主,多年來投注在超凡又辛苦的製造生產。但大數據時代,價值將在數據裡。所以你會不會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?可能。這可能也是另一個暗示,因為製造業本身,已經不只是製造產品,同時被視為在生產數據─生產製造流程相關的數據。或許台灣未來可以變成透過製造流程數據分析,找出改善製造方法,提升生產力的中心,這被稱作是工業4.0。台灣或許可以運用過去非凡的製造能力,創造數據,分析未來製造業趨勢,讓台灣科技業未來不只是生產產品,而是生產數據。

Q:未來十年,數據會比硬體更值錢?

硬體重要性降低
荀:是的,硬體在未來會變得不再那麼重要,它會變成純商品。商品固然也很重要,但已不具什麼價值,也無法帶來大幅利潤,未來利潤會存在於─你用硬體生產出什麼數據,以及從中分析出什麼樣的趨勢。所以聰明的公司會開始專注在數據,包括數據蒐集 和分析;而非聚焦在硬體製造。

Q:智慧型手機競爭越來越激烈,你認為在大數據時代,智慧手機廠如何運用大數據改善營運?

智慧型手機不再最重要
荀:我認為最後只有很少數的人會想要擁有智慧手機。消費者真正想要的或許是一種服務,可以讓生活更方便也更有趣。所以我不需要智慧手機,我需要的是可以讓我隨時查行程、看訊息,能幫助我獲取所需資訊的產品,而智慧手機只是「最終端的裝置」,它同時還需要網路配套、網頁、軟體等協助,而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完整的系統─透過數據蒐集分析,我們可以創造更好的系統,甚至是從沒想過的系統!

想想即將推出的新Skype版本,增加即時口譯功能,所以當我用Skype講電話,母語就能直接轉換成英語,這就是服務。有些人認為這是來自於軟體的更新,而事實上這是來自大數據、來自於我們分析對話數據資料,創造生產而成。所以數據將會是未來趨勢的基礎。


我們還是需要硬體,我們還是需要完整的系統,但會更聚焦在大數據。


Q: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大數據,具有優勢嗎?
台灣沒自然資源卻有腦力

荀:有。因為台灣的弱點,最後將可以轉換成優勢。你們的弱點就是沒有太多的自然資源,你們不是一個大型國家,你們是只有二千多萬人口的國家,這意味著台灣跟我的祖國奧地利、我出生的地方,還有現在居住的英國一樣,都需要倚賴腦力發展,而非自然資源。我們的未來,倚靠於我們心中想到能夠做什麼,倚靠於我們的創新點子,這充滿挑戰,但也是很棒的機會,讓一個國家正好能夠在大數據時代轉型。


Q:大數據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?
解析比操作重要

荀:在大數據時代,許多事情都跟數據有關,所以去學習統計分析數據、跟數據一起工作,以及如何儲存數據,都是很明智的,所以會有一些這方面的人才需求。但如果你覺得未來只會需要與統計分析和數學相關人才,那就錯了。未來真正有價值的人才,是能了解大數據能力的人,不是實際上如何操作這些數據,而是知道如何再創價值。所以對於數據的眼光和態度,比了解統計更重要。年輕人尤其能被點燃對創業的激情,因為在大數據時代,你不再需要工廠,我們只需要或許一萬美元,而非百萬美元,就能創立大數據公司,這對於每一個有好點子的人來說,都是好機會,也應該投入。


Q:對台灣想創業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?

抓緊機會勇於嘗試
荀:大數據時代已經成熟到可以被年輕世代運用和建立數位事業,因為進入門檻降低。在大數據時代,創立公司更加容易,尤其跟十幾年相比。谷歌還需要龐大的伺服器和許多電腦支援,但是大數據公司不需要。我們在美國拜訪過的大數據公司,每天服務數百位,甚至數千位的消費者,計算數十億個數據,他們只有30位員工,而且沒有半個伺服器!因為它們全用雲端運算。這是創業的黃金時刻,我鼓勵每一個,台灣的年輕人,有好的點子就走出來、勇敢去嘗試!

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

傳承十一代的智慧 德國默克成功接班的十個關鍵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左一:默克家族董事會主席史丹格‧哈弗坎

一身典型德國人的高挑挺拔,略帶點嚴肅,他是享譽世界的德國企業、默克家族掌門人史丹格‧哈弗坎(Frank Stangenberg-Haverkamp),接受採訪的前一天晚上,他才剛在台大的EMBA課演講「如何漂亮接班」,這個只限企業高層、老闆參與的課,全場爆滿,提問熱烈。因為對於台灣的中小企業、甚至是上市櫃公司來說,接班,真的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。

不過這個頭痛的問題,默克家族卻解決了。這間德國享譽國際的大企業,是全球最大面板材料和化學製藥商,足跡橫跨歐亞,最特別的是,它成立300年而不墜,期間甚至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和五次金融危機!環境沒有打倒它,多次接班也沒有讓它受挫退後,反而越來越強大,如今已傳承到第十一代掌門人,靠得就是獨一無二的管理機制:無限合夥人制、自願離職制和扎實的企業文化。到底台灣企業辦不到的事情,這間德國大廠怎麼做到的?

來聽聽掌門人分享成功接班、百年不墜的關鍵!


Q:默克是傳統的家族企業,能成功接班、運行超過300年的關鍵是什麼?

成功關鍵一:向外尋才 大方賦權


哈:事實上我們企業已經運作超過346年,是一間非常悠久的企業,1920年時,大約100年前,我們家族成員開始往外尋求人才進入公司高層,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家族能一直培育出優秀的下代領導人,因此默克家族的祖先很早就了解到這一點,所以我們公司高層有一部分是家族成員,也有一部分是非家族成員。

而我們成功的關鍵在於給他們完整的賦權,為了能找到高品質人才,你必須要給他們如同家族成員一樣的權力,以及如同公司擁有者一樣的權力,這是我們成功的其中之一關鍵。


Q:默克有一個很獨特的管理機制,叫做無限合夥人制,它是什麼意思?它對於默克營運機制能成功轉型有何幫助?

成功關鍵二:無限合夥人制


哈:這是一個非常強的評估機制,因為它的意思是,我們最高層的5位經理人和涉入公司經營的兩位家族成員,對於公司具有無限責任。這代表著如果公司舉例來說破產了,這些人也會跟著破產,因為公司發生的任何事,個人也負連帶責任,我們透過這個機制去確保我們高層,每個決策都是小心的,不會危害到家族的財產或是整個公司。

我們從過去可以看到,舉例來說雷曼兄弟,這家大型的美國銀行,如果這些高階執行者通通都是具有個人連帶責任,那這間公司就不會變成現在這樣,也不會破產。因為輸掉別人的錢,比輸掉自己的錢容易,所以這基本上是個安全保護機制,讓決策能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下產生,而非危害到公司的未來。


楚:那默克怎麼去平衡家族成員和公司高層,以及股東間的利益和風險?

成功關鍵三:73股權機制

哈:這總有一個微妙的平衡。

你知道我們公司,家族大約持有70%的股票,其餘30%則是股東持有,當然他們兩邊尋求的利益是不同的,股東想要股利,但我們家族想要能確保公司的永續經營。


我們是以投資者的角度,我們認為自己是家族財產的受託人,再傳承給我們的子子孫孫。直到目前為止都還處在不錯的平衡,從另一個方面來說,這樣的股權機制,當然也讓我們家族能更充分地監督公司,因為公司被公開檢視,被市場分析師、銀行、社會大眾和媒體監督,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很棒的機制,讓家族和股東兩邊,包含外部的投資人都能從中獲得最大利益。


而且別忘了,我們也收受跟外部投資人一樣的股利,在持有股權的事業上。


Q:我們也很好奇默克在這段轉換過程中,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?

成功關鍵四:創新和管理確保永續經營


哈:最大的挑戰就是,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戰。不過主要的挑戰當然就是如何持續創新。因為默克是一間講究高度創新的企業,就以我們台灣公司來說,我們的液晶事業是非常要求創新的,要隨時維持創新,因此需要資源支援我們的研發工作,當然第二個問題就是管理,一間公司唯有管理得當才會表現得好,這也是我的職責的其中一個關鍵功能,就是確保我們有找到合適的管理人、在合適的位置,並且雇用年輕經理人,在公司內表現出色,培養未來能擔任高階管理層。

Q:我們也很好奇,默克都如何培育你們的下一代領導人?

成功關鍵五:15歲起完美訓練計畫


哈:其中一個關鍵,就是讓下一個世代能夠及早了解營運,以便於未來有朝一日變成企業的領導人。

我們從他們年紀非常小時就開始訓練,15歲開始,我們有一個計畫去培育我們的小孩,我們家族大概有60~70位小孩,大約在這個年紀附近,從15歲到35歲,我們讓他們上課,帶他們參觀工廠,教他們如何看損益表,同時也會讓他們在默克集團內實習,當他們培育成人才,進入默克大學後,我們就安排他們來到台灣實習,或者是到中國 、美國、日本等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實習,希望他們能夠對公司有更深的了解。


成功關鍵六:下一代在外發光才准入公司


但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,他們沒有權力直接被公司雇用,也沒有權力直接到公司上班,他們還是得經過一般的評估程序,由外部的諮詢顧問幫我們執行如果最後的評定結果是好的,那他才會能夠開始找工作,而且是在德國境內或全球各地,非默克集團的相關產業公司工作,所以現在我們家族成員有到包含墨斯哥 、澳洲或德國 、英國等地方工作,但都不是在默克公司。從事的領域包含行銷或法律,當他們達到一定階段,證明自己是稱職的經理人(15~20),用自己的努力,這時他們可以,回到默克工作,加入高階管理層,而且只能擔任高層要職。當然他們在同儕中已經可以證明他們是靠自己的力量獲得工作,而非家庭的保護和允許。


Q:那你對台灣企業有什麼建議?特別是一些台灣企業的領導人?

成功關鍵七:沒人是無可取代

哈:必須確保你的接班人能夠盡早到位,因此要及早訓練、及早選才同時也要確保你有適時的交棒,讓下一代能夠接手營運公司,因為沒有人是無可取代的,這同樣發生在全是家族成員領導的公司。他們有時相信年輕的下世代還沒準備好,我認為他們應該要去相信下一代,因為這就看上一代有沒有給好的建議取得先機,讓他們可以很快的適應去管理公司。一般的狀況是,他們都可以做得很好。


Q:那在接棒後(轉換期),如果下一代犯錯,你們該怎麼辦?你們有曾經面對過像這樣的狀況嗎?

成功關鍵八:犯錯才會學習

哈:任何人都會犯錯。我個人是相信,犯錯後試著修正,比避免犯錯來得好。如果要避免犯錯,你就無法做決定。當然我們也曾遇到這種情況,這在營運中是很常見的,或是個人生活中。而你要試著積極找尋處理的方法,我想你就能處理,你可以克服,但你必須要有文化,一種預備接受犯錯、從錯誤中學習的文化,我希望我們有。


Q:所以你認為文化比企業結構還重要?

成功關鍵九:沒有冗員的企業文化


哈:文化是結構的一部分,你需要有正確企業架構,但最後文化絕對是背後的靈魂。如果你有正確的精神,那你的企業營運就會很強,同時你也要試著激發所有員工,一起在崗位上效力。


舉例來說我們有一個計畫,叫做2018年精實計畫,這不是一個成本節省的計畫,而是要提升企業在長期的效率,因為我們的佈局考量是以世代計算,而不是以每一季評估,當然企業內總是會有重複多餘的單位和工作,但是我不讓任何一個人變成冗員,我們不這樣做,我們試著不這樣做,從我們轉型成長後,就持續避免。


成功關鍵十:自願離職機制


我們試著用另一種方式進行,舉例來說我們有一個自願離職機制提早退休計畫,跟員工討論,是不是有其他更想做的工作,在其他公司,幫他們找到。這就是我所謂的文化,這是家族文化,我們試著。過程並不容易,因為你要試著去維持,在公司裏面,在每個員工身上,因為我們告訴他們,他們通通都是默克家族的一員,包括全球3.9萬名默克員工在內。



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

憐憫的經濟 專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左一: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

「金錢只是個手段,我們應該思考,這個手段是為了什麼?」

一身非常鄉村風格的打扮,也可以說是拼接混搭風,穆罕默德‧尤努斯(Muhammad Yunus)一臉親切的微笑,出現在訪問現場。

黝黑的臉龐,看得出來在鄉下打拼的痕跡,雖然貴為全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,尤努斯教授卻是一貫的平民,彷彿這一切榮耀,都跟他毫無關係,也沒有改變他什麼。


專訪中印象最深刻的,是尤努斯教授的溫暖和謙虛。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照片來源:非凡電視台關鍵對話


當時尤努斯教授因為還有下個行程,專訪時間有限,我們只能抓緊記者會散場後的半小時進行節目專訪錄影。不過當時正逢散場,賓客陸續離席,記者會工作人員也都還在現場整理場地,讓現場不時會發出嘈雜的噪音,而這正是關鍵對話專訪錄影最忌諱的。除了因為收音的品質會大打折扣,讓觀眾聽到雜音之外,負責主持的我,採訪也備受干擾,甚至數度中斷。

不過尤努斯教授非常有耐心,不僅在中斷後配合我再度闡釋自己的理念,同時,在我因數度被中斷採訪,導致拖長錄影時間,遭到工作人員阻止再專訪下去時,尤努斯立刻跳出來幫助我。當時的對話,現在想想也覺得有趣,工作人員對著我說:「No, he has no time that should leave.他沒時間了,必須離開」 尤努斯教授卻看著工作人員,篤定的對我說:「Yes, I have time.」,一瞬間化解了我的尷尬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照片來源:非凡電視台關鍵對話


身為一位全球知名的大師,加上難得訪台,實在可以理解他的行程滿檔,如果真要離開,其實我也能體諒。不過尤努斯卻體貼我採訪受到干擾的困難,願意給我把專訪做得更好的空間,這不僅展現出他的敏銳觀察力和洞悉人心的態度,最重要的,是一份謙虛帶來的溫暖。


尤努斯教授透過創立借錢給窮人,這樣一個新的銀行體系,成功的扭轉了全球一億人口的命運,也為他贏得了諾貝爾和平獎。而在台灣,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同時,青貧族的問題也更加的嚴重,尤努斯教授又怎麼看呢?


一起來看看當天專訪他怎麼說吧!


Q:為什麼借錢給可能還不起的窮人?

讓有潛力的窮人有翻身的機會

            我是從一個村莊開始的。大概在40年前,我正思考如何能幫助村裡的窮人。我看到村莊裡高利貸問題嚴重,我一直想著該如何解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我當然不能解決全世界經濟或貧富差距的問題,但我可以從解決村莊內這些人的問題著手。於是我萌生一個想法,為什麼我不借錢給這些窮人呢?如果我出手借錢,這些窮人就不需要因信用不足去借高利貸,他們就變得自由了,不再受困於高利貸。於是,我開始借錢,而這也是我所能做的。

鄉村銀行成為微型貸款始祖

              村莊裡的人們也非常愛這個點子,越來越多人來向我借錢,他們不用再去借高利貸,我感到相當開心,我拯救他們,不需要去借高利貸。於是這開始流行起來,這是在1976年發生的事情。然後它的規模開始擴大,接著我們成立了銀行,叫做鄉村銀行或是村莊銀行,然後它開始擴展到全國各地,這個點子也轉變成微型貸款或稱微額信貸,現在微型貸款的概念,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採行,但它一開始只是個很簡單的想法,然後才慢慢發展出來。


Q:很多銀行拒絕借錢給窮人,就是怕會賠錢。你的銀行有賺錢嗎?

特殊獲利模式:借錢的人是老闆!

尤:是的,我們的銀行有賺錢。我們創造的鄉村銀行設計了一個特別制度,讓這個銀行是被借貸者持股擁有。它不是屬於我,也不是屬於任何人,它是屬於借貸者自己。所以我們必須確保銀行能夠獲利,而鄉村銀行確實獲利,並且發放股利給股東,也就是這些借貸者們,他們得到 20%30% ,或是50%的股利,從他們的努力中。所以銀行是能獲利的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我們取消抵押品制度,這裡借錢不要求抵押品,整個銀行運作,完全是由信任組成,互相的信任,而這確實有成效。很重要的是,我們讓這些借貸者相信,這個銀行是屬於他們的,而這個銀行也不從外面拿資金,不拿政府的錢,也不拿任何國際機構的錢,而是透過獨立系統創造金錢和獲利,銀行接受窮人存款,再借錢給需要的人,現在這些借錢的人,現在的鄉村銀行又進入到新階段,就是這些窮人們的存款金額變多了,所以他們擁有足夠的錢和存款去借錢給銀行,所以這是個非常自給自足的銀行,被窮人們擁有創造獲利,然後獲利再變成股利,回饋到這些窮人身上。

Q:今年你選擇在台灣設立尤努斯社會事業中心,為什麼選擇台灣?在台灣你看到什麼問題?

教育台灣年輕人

尤:我們很開心來台灣成立中心,我們內部一些成員打算在這裡設立中心後,希望我也能來台灣,他們邀請我來台灣傳遞社會企業的概念,把這份熱情傳遞給大家,特別是要傳遞給年輕人,講述一些在其他國家,年輕人比較喜愛,可能台灣年輕人也會有興趣的主題。而透過這次來訪,我們同時也正式宣布社會企業中心成立,我們會在這裡教導年輕人社會企業的運作方式,同時也會教育商務人士,向他們解釋其他國家和其他企業怎麼發展社會事業,給他們一些例子,關於我們過去的作法。

Q:窮人銀行的機制,有可能應用在台灣嗎?

尤:可以的,我希望是可以。

Q:如果窮人銀行在台灣運作,對於台灣的經濟又會有什麼影響?

讓經濟底層出現生產力

尤:我們的鄉村銀行從成立以來已經借款給超過850萬人,其中大部分是女性,97%是女性客戶,這些女性原本從來沒機會工作,完全仰賴丈夫,只能待在家裡、帶小孩等等,現在因為可以透過借貸獲得資金,他們變成很活躍積極,他們有自己的錢,有自己的銀行帳戶,他們經營事業,充滿野心要擴張事業,這些數百萬的人開始對於國家經濟產生貢獻,他們同時從自己的事業中受惠獲利,透過這樣的方式,不僅整體經濟得到幫助,同時你也教育了這些位於經濟底層的人,讓他們學習去生產,因為如果他們不事生產,其他人就必須要生產養育他們,這就比較不好。

讓窮人的下一代充滿希望

但現在情況不同,而這些家庭的第二代也變得更積極活躍,因為他們看到自己母親在工作,父親也在工作,他們觀察他們怎麼工作,銀行又怎麼借錢,所以他們對於未來不再是悲觀晦暗,他們會認為我也可以做到,當我長大以後,我可以去和銀行借錢,開啟我的事業,我不需要依賴別人給我工作或抱怨沒有工作,我可以自己創造工作,我可以照顧好自己和我的家人。

Q:台灣的年輕人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房價居高不下,但是薪水卻很低,因此被稱作是窮忙族你怎麼看這個問題?

供需失衡造成房價飆高

尤:這些問題是很當地的,像是薪水沒有調漲,或許是因為整體經濟需要負責任,像是經濟成長不再快速,或者雇主不再招募足夠的員工人數等,但主要就是因為經濟成長速度無法趕上物價,所以整個經濟環境正在調整中,在尋找人們可以過得舒適的平衡點,可以透過工作達到滿意的生活。所以這是你和我,我們全部在這樣的世界經濟下面臨的共同問題,而非只是單一個案,或者是單純提高薪資就能夠解決的問題。

舉例來說,就像你提到的房價過高問題,這一定也有另一個理由:為何房價會過高?是因為房屋建造時,房地產市場沒有足夠的供給量,那是否能簡單透過擴大房屋供給量解決呢?只要有更多的房屋供給,房屋的價格就會下滑,或許政府可以這樣做,或者讓房價繼續高漲,但是提高整體薪資讓人們可以負擔房價,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共同締造結果,要從一個廣泛面來看這些問題,而非是一個細項、一個細項看。

Q:如果台灣想要改變目前的困境,我們還遇到另一個問題,就是我們想要抓緊自由貿易的機會,但同時我們也擔心貧富差距會拉大,你的建議呢?

尤:如果你一塊一塊看,不要看全部,只單看一塊,你是無法分析這件事情的。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彼此連結。

我剛才提過金融危機造成的問題,如果你觀察自由貿易協定,所有的人都會告訴你加入是很棒的,因為可以和大家自由貿易、可以擴大市場,可以銷售更多,因此可以生產更多,因此產能增加,所有這些可能的事情將會被提到,但這些又是為了什麼?這是一個基本的問題。

我們都得面對的就是整個資本主義系統講究自私所造成的危機,而這些危機就讓我們出現機會,有機會能重新修正資本主義系統,我們倒底哪裡出錯?因為我有提到,到目前為止,所有問題都是因為資本主義這個系統所產生的,它創造了快速的需求,我提到過資本主義常過度聚焦在,我們今日稱的資本主義只聚焦在賺錢,賺越多錢代表你越成功,所以你的人生變成像是在追逐金錢,所有人都在追逐金錢,因為沒有別的事情。資本主義說這就是我們唯一要做的事情,你積極賺錢,從這個過程,你創造了就業,你讓更多人有工作,國家的目標就是經濟要持續擴大,每件事情聽起來都很好,但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變成孜孜求利的人,甚至變成金錢追逐者,我們開始崇拜金錢,金錢某種程度上甚至變成我們的上帝,這並不是好事,這不應該是人生目標。金錢只是個手段,我們應該要思考,這個手段是為了什麼。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影片來源:非凡電視台關鍵對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