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

【解析大數據】台灣晚一步!藍色巨人IBM兩年前靠它股價飆


最近大數據(Big Data)很夯,越來越多人討論和關注。不過每次有人跟我提到大數據趨勢,或看到大數據相關論壇舉辦、許多企業大老在台上高談闊論時,我內心都會OS:唉,台灣實在反應太慢啦!

因為早在2013年,也就是兩年前,國外大廠、藍色巨人IBM就已經密切關注大數據,更把它列入轉型的戰略目標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說:左一為IBM全球副總裁胡世忠


談到IBM,很多人都稱它是電腦巨人。這間具有百年歷史的全球科技巨擘,曾經發明第一台硬碟、讓美國能登上月球,更為愛美的女性創造了近視雷射手術。它能屹立不搖的原因,就是總能快速抓緊新趨勢,這一回的大數據也是一樣,還讓一向鐵嘴不碰科技股的巴菲特,破例投資IBM,讓IBM股價在當時攀上歷史高峰!

還記得兩年前與IBM接觸、希望能做電視專訪,IBM的公關跟我提及「大數據(Big Data)」的概念。當時我在電話中,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,坦白說一頭霧水,因為在此之前,從沒聽當時台灣任何科技大老或專家提過。殊不知這正是兩年後,維繫各大企業創新命脈的關鍵。

所謂Big Data 大數據,也可以稱作「海量資料」,意味著隨著電子行動裝置普及,紀錄下人們一舉一動所累積的龐大數據。不管你是在網路上買東西、或是平常喜歡造訪的門市,甚至按了哪個朋友的臉書頁面讚,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資料,透過分析就能找出一些特定的趨勢,變成有價值的黃金呢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說:IBM全球副總裁胡世忠接受非凡專訪


當時關鍵對話節目中,我採訪的對象是IBM全球副總裁胡世忠先生。第一眼見到胡世忠其實蠻驚訝的,因為比我想像中年輕許多,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標準的ABC。才40歲初頭的他,年紀輕輕就當起IBM全球策略布局的掌舵人,身材更是高大挺拔,堪稱典型的高富帥。還記得他在採訪時笑著對我說,外商確實比較能給年輕人機會,只要有能力,就會被重用。對於IBM來說,年紀、資歷從來不是問題,「能力」超過一切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資料來源:中國計算機報


 影片:非凡關鍵對話 專訪IBM全球副總裁胡世忠


而早在兩年前的專訪,胡世忠就提到大數據的應用實例。當時相當受到矚目的奧斯卡頒獎典禮,製作單位在典禮進行的同時,快速蒐集網友反應、進行分析,並依此調整議程表,換句話說,奧斯卡典禮能夠不需事後檢討,而是能夠當下透過議程調整,更即時反應觀眾的需求!(詳情請見關鍵對話影片)

至於台灣廠商在這部份能怎麼切入呢?

胡世忠:「台灣企業大多是製造業,而製造顧名思義,就是有很多程序,不過許多製程是可以被最佳化的,譬如有些製程可能從A到E有很多步驟,但透過分析數據,我們可以發現,某些製程可以被簡化,讓產品上市腳步變快。另外也能藉由分析數據,找出消費者需求,甚至是新的商業模式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資料來源:華爾街日報


而就在訪問後的一年,有趣的是,2014年七月,IBM居然跟30年來一向敵對的蘋果攜手合作,由IBM將蘋果手機賣給客戶,客戶使用針對IBM量身訂做的數據分析和雲端服務APP,藉此蒐集更多的數據。

IBM的轉型,讓這位藍色巨人變得更加龐大,甚至年輕化;不過台灣企業現在多是在大數據產業價值鏈的下端,還是處於使用者的角色,不知道怎麼分析數據創造出價值,更缺乏這方面的人才。

這波大數據浪潮席捲全球,台灣在熱烈討論的同時,是否也準備好了?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