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

【採訪經驗談】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

一眨眼間,2015年咻地來臨了!

回顧自己的採訪生涯,擔任財經記者已經五年,說長不長、說短不短,但有一些採訪經驗到現在回味起來,還是覺得格外記憶深刻。

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(Tomas J. Sargent)博士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說:右一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


還記得當初訪問沙金特博士時,我還是個剛從平面媒體轉戰電視台的菜鳥。接下這個採訪任務的經過也很離奇,長官突然跑來跟我說,外電的採訪記者恰巧沒空,問我「明天」可不可以臨危受命、去採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?

想當然爾,當初聽到長官給的「隔天就要採訪」的指示,我內心到抽了好幾口氣。

而在此之前,雖然也有電視專訪的經驗,不過都還侷限於國內專家(例如教授),或是國外科技業領導人(因為我主跑科技線)。

所以囉,對於當時的我來說,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」這個頭銜,真是好大的壓力!更別說我對於金融、全球經濟局勢,畢竟不是主跑線路,還需要時間摸索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說:沙金特博士接受非凡專訪


不過我一直深信,挑戰就是最好的機會,於是毅然決然地接下這個任務。當天,我花了整個晚上,上網查詢貨幣寬鬆等資料,並且為了讓英文不出槌,也特別找了許多國外媒體的分析報導,確定使用的金融術語都有正確翻譯。

先稍微介紹一下沙金特博士的背景。他是201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擅長總體經濟學,和1995年獲獎的盧卡斯(Robert Lucas)都是理性預期學派的代表人物。而我進行專訪的時間,是在2012年,也就是沙金特博士獲獎後的隔年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說:沙金特博士來台獲副總統吳敦義接見


還記得當時專訪的地點,是沙金特博士下榻飯店的房間內。沙金特博士雖然年紀老邁,不過聲音卻很宏亮,整個人也清神抖擻,完全感受不出來長途飛行的疲憊。

我到房間跟他打招呼時,他正在看一大疊資料,為待會兒的訪問作準備,完全沒有因為是自己的拿手專長就輕忽,非常認真。而有趣的是,他用得還是華碩筆電!

一見到我,他就用俏皮的聲音跟我說,你看,這是我最愛的筆電,真的很好用,我知道這是台灣做的。親民的態度,讓當時心中頗緊張的我頓時覺得溫暖,一點也沒有大師的架子。


專訪影片請看: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說: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


採訪當時,美國正準備實施第三波的貨幣寬鬆政策,希望能提振低迷的經濟;市場也普片樂觀預期,美國印鈔救市還是有效(不論大小)。所以我的採訪主題,就是美國實行QE對於本身和全球經濟的影響。

不過出乎我意料,沙金特博士在專訪中,卻非常直白的分析,印鈔救市根本行不通,對於實體經濟有害無益,直呼「QE是無用」!

當時正在採訪的我,對於沙金特博士的論點其實蠻驚訝,因為他的態度是如此斬釘截鐵、不容質疑,讓我差點反應不過來。

不過時序來到2015年,美國聯準會即將在今年結束貨幣寬鬆政策,這段時間,雖然經濟終於在2014年下半年轉好,不過是否是因印鈔帶來的效果?實在值得深思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說:總統馬英九(左一)會見沙金特博士(右一)

畢竟,就像沙金特博士一直深信的,印鈔票就像是嗎啡,只能短暫止痛,而美國靠著全球貨幣主流的優勢,印鈔救市,也變相的衝擊到其他國家的外匯存底,一不小心就會帶來國際衝突和糾紛,其實是頗為冒險的行為。

不過,印鈔救市現在已經變成全球各國群起效尤、救經濟的手段。包括歐洲和日本都準備實施貨幣寬鬆政策,中國也正蠢蠢欲動,當全世界都在用特效藥,希望讓沉睡的經濟動起來,即便全球經濟真的甦醒過來,這波甦醒又能多久?是不是還需要更強的「鎮定劑」來維持呼吸呢?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資料來源:蘋果日報


不過沙金特博士還來不及回答這個問題就離開了人間。聽到他過世的消息,我相當震驚,因為訪問細節仍歷歷在目,沒想到卻眨眼而逝。而這個疑惑,也只能等其他經濟學大師來回答,又或者,由我們一般老百姓來見證檢驗。

願沙金特博士安息,祝福全球經濟在2015年能航向正常軌道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