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上一篇分享了周刊宣傳照,這次來帶大家看看拍攝內幕~哈哈
其實主播除了在台上播報之外,工作中也有許多好玩的事,「拍宣傳照」就是其中之一,不過要拍得好看,其實不容易!
先奉上去年拍攝的宣傳照片給大家瞧瞧~^^
第一套穿桃紅色西裝比讚,我還蠻喜歡這一張的,感覺很年輕有朝氣!
這一張就是走端莊氣質的風格,有沒有發現,主播造型都喜歡配「胸章」?
這一張是活潑風~被要求要有架勢!
這一張也是走一個比較Model Style的路線,猜想公司應該是要主持用吧...
另外還有一套,不知道為什麼要穿的「熊貓裝」,據說是因為我很高(173cm),這件衣服特別長,還沒人穿過,所以要我試試....
Anyway除了透過衣服展現不同形像,其實主播的宣傳照,還有幾個特定的「手勢」一定要會擺!
首先,就是抱胸:
抱胸可不能亂抱,重點是要展現出「專業感」!特別是關鍵對話節目比較嚴肅,這個動作絕對不能少啦~來看一下之後被製作成宣傳刊物的樣子:
有了抱胸的動作,再把照片去背和排版,就能輕鬆展現出專業的頁面感覺,有趣吧!
另外比較常見的就是要「比讚」(像是第一張照片那樣),以及專業的「端東西貌」~
「端東西貌」還有分別,除了一手端,還有像這種「兩手端」也很常見:
基本上這種照片,就可以用在「介紹東西」或「贈品活動」上,另外也很適合放slogan~
而「比讚」也有雙手版喔~
當天拍攝時,還被要求「姆指要往外一點」,才會好看不生硬!所以每個動作,看起來很簡單,其實都有一些小地方要注意呢!
當天拍攝的後台,也有特別設計過~
打了兩面燈,配上白布背景和綠色的底面(基本上電視台很愛用綠底,因為可以去背效果佳)。
每拍完一套所有姿勢,再換下一套~
其實整個拍完還蠻累的(但攝影師應該更累吧哈哈),基本上就是要換不同的姿勢,笑到最後,嘴巴都有點僵掉了~不過也會越來越自然!
其實大學時,因為身高關係,曾經當過模特兒,對於拍照不會太陌生,不過模特兒拍照通常是有情境的,比較好揣摩;但主播的宣傳照,幾乎都是要呈現「專業感」,而且有特定POSE,怎麼擺才好看又自然,真是不簡單呀!
不同的工作,都有私下有趣的一面,也算是緊湊新聞生活中,一點點娛樂小插曲吧!^^
《關鍵對話》單元多年來,專訪百餘位世界級領袖和企業家,他們的經營智慧、人生體悟,和我的採訪觀察,在這裡與你們分享~邀稿/活動/主持(中英文)請來信:truewing0628@gmail.com
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
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
【工作趣事】羊年將來!宣傳照也要拍得美才過年
歲末年終,公司也製作不少新的節目刊物,迎接羊年來臨!
先送上熱騰騰的辣主播群美腿祝賀照~(笑)
翻到內頁,也有楚文的關鍵對話喔!
圖說:楚文學經歷和節目簡介
看到這張照片,我才知道之前被公司造型師叫去簽名到底是為什麼,原來是要放在照片旁邊啊!(早知道就簽漂亮一點嗚嗚,那時候太趕著去工作了 哈哈)
專訪人物的部份,受限於篇幅,公司只有列出部份名單,且主要是外國受訪者,其實這幾年下來,楚文在關鍵對話單元節目中,已經專訪了「超過百位」專家領袖,以往是以科技業大老為主,但最近也進軍政府機關重要領袖(像是經濟部長,討論重要議題),以及更多探討國際金融主題。
其實稍早前的非凡刊物,也有楚文關鍵對話的介紹,來看看以前的版本:
圖說:關鍵對話節目介紹內頁
還有另外一個版本!
資料來源:非凡商業周刊
偷偷跟大家說,右下角照片的受訪者是威剛董事長陳立白,當時錄影時,董事長不知道有沒有很訝異,居然閃光燈一直閃?呵呵
再來一定要放一張非凡主播群大合照啦!
(不過試了好幾次,照片都無法轉成正的...)
有趣的是,大家看到的「大合照」,其實是每一個主播都是分別去拍照,再由後製拼接而成~(太佩服攝影師了)
畢竟大家工作忙、時間也不同,基本上不太可能找到所有人拍一張大合照啦!(如果有的話也太難得,一定要做紀念)
最後送大家一張,幾乎每位主播都曾在這「非凡門面」拍的照片做總結!
這塊門面,不只主播喜歡拍照,不少分析師採訪,我們也都會選在這裡,畢竟有濃濃非凡的fu~
看到這裡,有沒有覺得一本小小的周刊,原來也暗藏許多小故事和玄機呢?呵呵
祝福大家,即將到來的羊年,都能順順利利!投資一把罩!^^
中韓FTA 請問經濟部長(下):專訪杜紫軍
繼上一回服貿爭議採訪前經濟部長張家祝,沒多久,中韓簽訂FTA消息,去年下半年又引起廣泛討論。不少企業家甚至親上火線、表達看法,也讓我再次有機會與經濟部長進行專訪。不過,這一回專訪的對象,已是新經濟部長、剛走馬上任的杜紫軍。
圖說:右一為經濟部長杜紫軍
圖說:關鍵對話專訪現場
跟杜部長的淵源其實不淺。專訪之前,我曾在其他的採訪場合,跟一群記者拿麥克風堵他,詢問關於服貿相關影響;而約三年前,我也曾專訪他的哥哥─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,探討台灣科技業的競爭力。
資料來源:中時電子報
還記得當時社會上,對於中韓FTA簽訂影響,兩派說法僵持不下。一派是擔心韓國身為台灣科技業最大競爭對手,恐怕壓縮台廠發展空間;另一派卻認為言過其實,韓廠受惠程度不如想像大,且台灣應該聚焦於提升本身競爭力,更指出ITA協定已經有許多出口零關稅優惠。
由於經濟部對於中韓FTA的立場明確,希望台灣能快快突破瓶頸,因此採訪前,我特別蒐集了許多外界對於中韓FTA簽訂效益質疑點,希望能和部長進行論辯討論。
先提供當天關鍵對話專訪影片給大家:
資料來源:非凡電視台
其實在專訪中,杜部長就有解釋,台灣與韓國產業重疊項目大約是三分之一,政府在估算衝擊數字時,已排除零關稅品項,且又再扣除低關稅(5%)的部份,算一算,粗估衝擊金額大約是台幣1000~2500億之間,而這個數字與日本估算自身受到的影響程度差不多。
不過杜部長也坦言,因為ITA科技資訊協定的簽訂,其實台灣電子業受到影響相對輕微,也因此政府這次要保護的對象,主要是「傳統產業」─包括石化、鋼鐵、紡織和玻璃,而經濟部認為最佳解決辦法,就是快快簽訂貨貿!
資料來源:非凡58台關鍵對話
針對這個部份,先放一段專訪中的精采答辯:
楚:有人質疑說,其實中國的鋼鐵、紡織和玻璃一直以來以內需市場為主,台廠本來就搶不到這塊市場。此外,這三個產業,在中國大陸已經出現生產過剩疑慮。所以有人擔心簽訂貨貿之後,反而會讓中國產品低價傾銷台灣,這個影響比不簽還大?
杜:我們在看產業分析的時候,必須要很細緻來看,鋼鐵、石化或紡織,它都是一個非常大範圍的產業。而且我們除了看它有不同的細項,還要看它的品級。如同主持人提到的,中國大陸鋼鐵是過剩的,它不但自己內需過剩,還不斷的傾銷到其他國家來,但是我們仍然會發現,台灣還是有鋼鐵賣到中國大陸去,為什麼?因為品級不一樣!中國品級不好產品賣出來,我們好品級的賣進去,這是國際貿易的正常現象,並不會因為它生產過剩,我們就完全沒有市場。
紡織品也是,紡織從紗線、布到成衣,中國大陸強的是成衣,當然這幾年它慢慢往中上游走,但是我們強的是上中游往下,所以我們本身是有一個互補的性質,我們大部份的紗、線、布,是賣到中國大陸去,大陸把成衣賣到台灣來,所以不能夠只用「紡織」兩個字,就把所有的產業涵蓋。
資料來源:非凡58台關鍵對話
楚:那另一方面,大家也質疑,韓國真的有受惠嗎?我們看到韓國的強項「汽車」沒有降稅,另一個優勢液晶面板,也是十年後才能降稅,換句話說,韓國似乎沒有得到多少好處;反過來說,台灣在這兩項產品的競爭上也不用擔心了?您的看法?
不過,部長也坦承,雖然簽訂貨貿被視為突破中韓FTA困境的方法,但是中國政府對於台灣的讓利程度還是不如預期。因此,雙方還需要相當程度(以及時間)的協商,而這也考驗了貨貿「實際效益」!( 詳情請見專訪影片內容)
圖說:經濟部同仁準備的圖卡
另外,採訪中還有個有趣的插曲!因為上一回採訪張家祝部長時,經濟部同仁已經感受到我提問的「犀利風格」,因此這次也格外謹慎,不僅在採訪前再次跟我確認採訪題目,並且調閱資料數據,還特別幫張部長準備了「圖卡手板」,要讓部長能講得更清楚。
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受訪者準備圖卡板,超驚訝!雖然因為專訪時,問題答辯來回快速,杜部長解釋相當清楚,最後也沒用到圖卡板,但還是謝謝經濟部同仁的努力(笑)。
不管台灣或韓國,甚至是任何國家,要與中國這一位「全球經濟巨人」交手,本是件難事,需要許多的技巧和智慧。而中韓FTA簽訂後,台灣要怎麼不成為國際孤兒,卻又不會失去自身利益,這中間的平衡也格外考驗政府的能力。
祝福台灣能保有自己,又能走向國際。
圖說:關鍵對話專訪現場
跟杜部長的淵源其實不淺。專訪之前,我曾在其他的採訪場合,跟一群記者拿麥克風堵他,詢問關於服貿相關影響;而約三年前,我也曾專訪他的哥哥─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,探討台灣科技業的競爭力。
資料來源:中時電子報
還記得當時社會上,對於中韓FTA簽訂影響,兩派說法僵持不下。一派是擔心韓國身為台灣科技業最大競爭對手,恐怕壓縮台廠發展空間;另一派卻認為言過其實,韓廠受惠程度不如想像大,且台灣應該聚焦於提升本身競爭力,更指出ITA協定已經有許多出口零關稅優惠。
由於經濟部對於中韓FTA的立場明確,希望台灣能快快突破瓶頸,因此採訪前,我特別蒐集了許多外界對於中韓FTA簽訂效益質疑點,希望能和部長進行論辯討論。
先提供當天關鍵對話專訪影片給大家:
其實在專訪中,杜部長就有解釋,台灣與韓國產業重疊項目大約是三分之一,政府在估算衝擊數字時,已排除零關稅品項,且又再扣除低關稅(5%)的部份,算一算,粗估衝擊金額大約是台幣1000~2500億之間,而這個數字與日本估算自身受到的影響程度差不多。
不過杜部長也坦言,因為ITA科技資訊協定的簽訂,其實台灣電子業受到影響相對輕微,也因此政府這次要保護的對象,主要是「傳統產業」─包括石化、鋼鐵、紡織和玻璃,而經濟部認為最佳解決辦法,就是快快簽訂貨貿!
資料來源:非凡58台關鍵對話
針對這個部份,先放一段專訪中的精采答辯:
楚:有人質疑說,其實中國的鋼鐵、紡織和玻璃一直以來以內需市場為主,台廠本來就搶不到這塊市場。此外,這三個產業,在中國大陸已經出現生產過剩疑慮。所以有人擔心簽訂貨貿之後,反而會讓中國產品低價傾銷台灣,這個影響比不簽還大?
杜:我們在看產業分析的時候,必須要很細緻來看,鋼鐵、石化或紡織,它都是一個非常大範圍的產業。而且我們除了看它有不同的細項,還要看它的品級。如同主持人提到的,中國大陸鋼鐵是過剩的,它不但自己內需過剩,還不斷的傾銷到其他國家來,但是我們仍然會發現,台灣還是有鋼鐵賣到中國大陸去,為什麼?因為品級不一樣!中國品級不好產品賣出來,我們好品級的賣進去,這是國際貿易的正常現象,並不會因為它生產過剩,我們就完全沒有市場。
紡織品也是,紡織從紗線、布到成衣,中國大陸強的是成衣,當然這幾年它慢慢往中上游走,但是我們強的是上中游往下,所以我們本身是有一個互補的性質,我們大部份的紗、線、布,是賣到中國大陸去,大陸把成衣賣到台灣來,所以不能夠只用「紡織」兩個字,就把所有的產業涵蓋。
資料來源:非凡58台關鍵對話
楚:那另一方面,大家也質疑,韓國真的有受惠嗎?我們看到韓國的強項「汽車」沒有降稅,另一個優勢液晶面板,也是十年後才能降稅,換句話說,韓國似乎沒有得到多少好處;反過來說,台灣在這兩項產品的競爭上也不用擔心了?您的看法?
杜:台灣其實不是韓國整車的競爭對手,我們考慮的是後面的「汽車零組件」問題。如果韓國拿到中國對汽車零組件的大幅度降稅,對於台灣汽車零組件業者將是非常大的隱憂和威脅。而面板的稅率目前是5%,到底中國大陸給韓國的條件是什麼,我們不得而知,即便它給中國某一個條件,十年降稅,它也不是到第十年才降稅。很多人講說,好像中國跟韓國談的都是「二十年才降稅」,其實不是二十年才降稅,它是從簽訂生效開始降稅,只是降稅的啟程有一部份是立即降為零,剩下的部份是分十年或分二十年,逐漸地降為零,所以它的影響從第一天就開始,然後範圍逐漸地擴大。
資料來源:非凡58台關鍵對話
不過,部長也坦承,雖然簽訂貨貿被視為突破中韓FTA困境的方法,但是中國政府對於台灣的讓利程度還是不如預期。因此,雙方還需要相當程度(以及時間)的協商,而這也考驗了貨貿「實際效益」!( 詳情請見專訪影片內容)
圖說:經濟部同仁準備的圖卡
另外,採訪中還有個有趣的插曲!因為上一回採訪張家祝部長時,經濟部同仁已經感受到我提問的「犀利風格」,因此這次也格外謹慎,不僅在採訪前再次跟我確認採訪題目,並且調閱資料數據,還特別幫張部長準備了「圖卡手板」,要讓部長能講得更清楚。
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受訪者準備圖卡板,超驚訝!雖然因為專訪時,問題答辯來回快速,杜部長解釋相當清楚,最後也沒用到圖卡板,但還是謝謝經濟部同仁的努力(笑)。
不管台灣或韓國,甚至是任何國家,要與中國這一位「全球經濟巨人」交手,本是件難事,需要許多的技巧和智慧。而中韓FTA簽訂後,台灣要怎麼不成為國際孤兒,卻又不會失去自身利益,這中間的平衡也格外考驗政府的能力。
祝福台灣能保有自己,又能走向國際。
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
【解析大數據】台灣晚一步!藍色巨人IBM兩年前靠它股價飆
最近大數據(Big Data)很夯,越來越多人討論和關注。不過每次有人跟我提到大數據趨勢,或看到大數據相關論壇舉辦、許多企業大老在台上高談闊論時,我內心都會OS:唉,台灣實在反應太慢啦!
因為早在2013年,也就是兩年前,國外大廠、藍色巨人IBM就已經密切關注大數據,更把它列入轉型的戰略目標。
圖說:左一為IBM全球副總裁胡世忠
談到IBM,很多人都稱它是電腦巨人。這間具有百年歷史的全球科技巨擘,曾經發明第一台硬碟、讓美國能登上月球,更為愛美的女性創造了近視雷射手術。它能屹立不搖的原因,就是總能快速抓緊新趨勢,這一回的大數據也是一樣,還讓一向鐵嘴不碰科技股的巴菲特,破例投資IBM,讓IBM股價在當時攀上歷史高峰!
還記得兩年前與IBM接觸、希望能做電視專訪,IBM的公關跟我提及「大數據(Big Data)」的概念。當時我在電話中,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,坦白說一頭霧水,因為在此之前,從沒聽當時台灣任何科技大老或專家提過。殊不知這正是兩年後,維繫各大企業創新命脈的關鍵。
所謂Big Data 大數據,也可以稱作「海量資料」,意味著隨著電子行動裝置普及,紀錄下人們一舉一動所累積的龐大數據。不管你是在網路上買東西、或是平常喜歡造訪的門市,甚至按了哪個朋友的臉書頁面讚,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資料,透過分析就能找出一些特定的趨勢,變成有價值的黃金呢。
圖說:IBM全球副總裁胡世忠接受非凡專訪
當時關鍵對話節目中,我採訪的對象是IBM全球副總裁胡世忠先生。第一眼見到胡世忠其實蠻驚訝的,因為比我想像中年輕許多,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標準的ABC。才40歲初頭的他,年紀輕輕就當起IBM全球策略布局的掌舵人,身材更是高大挺拔,堪稱典型的高富帥。還記得他在採訪時笑著對我說,外商確實比較能給年輕人機會,只要有能力,就會被重用。對於IBM來說,年紀、資歷從來不是問題,「能力」超過一切。
資料來源:中國計算機報
影片:非凡關鍵對話 專訪IBM全球副總裁胡世忠
而早在兩年前的專訪,胡世忠就提到大數據的應用實例。當時相當受到矚目的奧斯卡頒獎典禮,製作單位在典禮進行的同時,快速蒐集網友反應、進行分析,並依此調整議程表,換句話說,奧斯卡典禮能夠不需事後檢討,而是能夠當下透過議程調整,更即時反應觀眾的需求!(詳情請見關鍵對話影片)
至於台灣廠商在這部份能怎麼切入呢?
胡世忠:「台灣企業大多是製造業,而製造顧名思義,就是有很多程序,不過許多製程是可以被最佳化的,譬如有些製程可能從A到E有很多步驟,但透過分析數據,我們可以發現,某些製程可以被簡化,讓產品上市腳步變快。另外也能藉由分析數據,找出消費者需求,甚至是新的商業模式。」
資料來源:華爾街日報
而就在訪問後的一年,有趣的是,2014年七月,IBM居然跟30年來一向敵對的蘋果攜手合作,由IBM將蘋果手機賣給客戶,客戶使用針對IBM量身訂做的數據分析和雲端服務APP,藉此蒐集更多的數據。
IBM的轉型,讓這位藍色巨人變得更加龐大,甚至年輕化;不過台灣企業現在多是在大數據產業價值鏈的下端,還是處於使用者的角色,不知道怎麼分析數據創造出價值,更缺乏這方面的人才。
這波大數據浪潮席捲全球,台灣在熱烈討論的同時,是否也準備好了?
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
【採訪經驗談】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
一眨眼間,2015年咻地來臨了!
回顧自己的採訪生涯,擔任財經記者已經五年,說長不長、說短不短,但有一些採訪經驗到現在回味起來,還是覺得格外記憶深刻。
回顧自己的採訪生涯,擔任財經記者已經五年,說長不長、說短不短,但有一些採訪經驗到現在回味起來,還是覺得格外記憶深刻。
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(Tomas J. Sargent)博士就是其中之一。
圖說:右一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
還記得當初訪問沙金特博士時,我還是個剛從平面媒體轉戰電視台的菜鳥。接下這個採訪任務的經過也很離奇,長官突然跑來跟我說,外電的採訪記者恰巧沒空,問我「明天」可不可以臨危受命、去採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?
想當然爾,當初聽到長官給的「隔天就要採訪」的指示,我內心到抽了好幾口氣。
而在此之前,雖然也有電視專訪的經驗,不過都還侷限於國內專家(例如教授),或是國外科技業領導人(因為我主跑科技線)。
所以囉,對於當時的我來說,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」這個頭銜,真是好大的壓力!更別說我對於金融、全球經濟局勢,畢竟不是主跑線路,還需要時間摸索。
圖說:沙金特博士接受非凡專訪
不過我一直深信,挑戰就是最好的機會,於是毅然決然地接下這個任務。當天,我花了整個晚上,上網查詢貨幣寬鬆等資料,並且為了讓英文不出槌,也特別找了許多國外媒體的分析報導,確定使用的金融術語都有正確翻譯。
先稍微介紹一下沙金特博士的背景。他是201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擅長總體經濟學,和1995年獲獎的盧卡斯(Robert Lucas)都是理性預期學派的代表人物。而我進行專訪的時間,是在2012年,也就是沙金特博士獲獎後的隔年。
圖說:沙金特博士來台獲副總統吳敦義接見
還記得當時專訪的地點,是沙金特博士下榻飯店的房間內。沙金特博士雖然年紀老邁,不過聲音卻很宏亮,整個人也清神抖擻,完全感受不出來長途飛行的疲憊。
我到房間跟他打招呼時,他正在看一大疊資料,為待會兒的訪問作準備,完全沒有因為是自己的拿手專長就輕忽,非常認真。而有趣的是,他用得還是華碩筆電!
一見到我,他就用俏皮的聲音跟我說,你看,這是我最愛的筆電,真的很好用,我知道這是台灣做的。親民的態度,讓當時心中頗緊張的我頓時覺得溫暖,一點也沒有大師的架子。
專訪影片請看:
圖說: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
採訪當時,美國正準備實施第三波的貨幣寬鬆政策,希望能提振低迷的經濟;市場也普片樂觀預期,美國印鈔救市還是有效(不論大小)。所以我的採訪主題,就是美國實行QE對於本身和全球經濟的影響。
不過出乎我意料,沙金特博士在專訪中,卻非常直白的分析,印鈔救市根本行不通,對於實體經濟有害無益,直呼「QE是無用」!
當時正在採訪的我,對於沙金特博士的論點其實蠻驚訝,因為他的態度是如此斬釘截鐵、不容質疑,讓我差點反應不過來。
不過時序來到2015年,美國聯準會即將在今年結束貨幣寬鬆政策,這段時間,雖然經濟終於在2014年下半年轉好,不過是否是因印鈔帶來的效果?實在值得深思。
圖說:總統馬英九(左一)會見沙金特博士(右一)
畢竟,就像沙金特博士一直深信的,印鈔票就像是嗎啡,只能短暫止痛,而美國靠著全球貨幣主流的優勢,印鈔救市,也變相的衝擊到其他國家的外匯存底,一不小心就會帶來國際衝突和糾紛,其實是頗為冒險的行為。
不過,印鈔救市現在已經變成全球各國群起效尤、救經濟的手段。包括歐洲和日本都準備實施貨幣寬鬆政策,中國也正蠢蠢欲動,當全世界都在用特效藥,希望讓沉睡的經濟動起來,即便全球經濟真的甦醒過來,這波甦醒又能多久?是不是還需要更強的「鎮定劑」來維持呼吸呢?
資料來源:蘋果日報
不過沙金特博士還來不及回答這個問題就離開了人間。聽到他過世的消息,我相當震驚,因為訪問細節仍歷歷在目,沒想到卻眨眼而逝。而這個疑惑,也只能等其他經濟學大師來回答,又或者,由我們一般老百姓來見證檢驗。
願沙金特博士安息,祝福全球經濟在2015年能航向正常軌道。
不過出乎我意料,沙金特博士在專訪中,卻非常直白的分析,印鈔救市根本行不通,對於實體經濟有害無益,直呼「QE是無用」!
當時正在採訪的我,對於沙金特博士的論點其實蠻驚訝,因為他的態度是如此斬釘截鐵、不容質疑,讓我差點反應不過來。
不過時序來到2015年,美國聯準會即將在今年結束貨幣寬鬆政策,這段時間,雖然經濟終於在2014年下半年轉好,不過是否是因印鈔帶來的效果?實在值得深思。
圖說:總統馬英九(左一)會見沙金特博士(右一)
畢竟,就像沙金特博士一直深信的,印鈔票就像是嗎啡,只能短暫止痛,而美國靠著全球貨幣主流的優勢,印鈔救市,也變相的衝擊到其他國家的外匯存底,一不小心就會帶來國際衝突和糾紛,其實是頗為冒險的行為。
不過,印鈔救市現在已經變成全球各國群起效尤、救經濟的手段。包括歐洲和日本都準備實施貨幣寬鬆政策,中國也正蠢蠢欲動,當全世界都在用特效藥,希望讓沉睡的經濟動起來,即便全球經濟真的甦醒過來,這波甦醒又能多久?是不是還需要更強的「鎮定劑」來維持呼吸呢?
資料來源:蘋果日報
不過沙金特博士還來不及回答這個問題就離開了人間。聽到他過世的消息,我相當震驚,因為訪問細節仍歷歷在目,沒想到卻眨眼而逝。而這個疑惑,也只能等其他經濟學大師來回答,又或者,由我們一般老百姓來見證檢驗。
願沙金特博士安息,祝福全球經濟在2015年能航向正常軌道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