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企業的接班問題,在投資界有時候是不能談的秘密,就怕一談到接班,投資人信心動搖,還沒確定要接,股價恐怕就已經搖搖欲墜。
這股害怕也不是沒有原因,看看享譽世界的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,張忠謀曾經在2005年交班給蔡力行,原本外界一片看好,還說是最完美的接班計畫,但四年間,台積電獲利成長原地踏步、股價也跟著軟趴趴,讓張忠謀不得不以80歲高齡重披戰袍、回鍋當起董事長兼執行長。
2014年,張忠謀再次把執行長位置交接出去,但這時,即使身為晶圓教父,張忠謀面對媒體、面對法人和投資人,從「棒子理論」(董事長棒子我絕對不會交」,到數次強調自己還是台積電的重心,不僅看得出教父的小心翼翼,甚至2015年5月,也終於坦然向媒體開玩笑承認,接班人怎麼挑,最好也不會比自己好!
我想張忠謀這句聽起來很得意的話,背後應該也是濃濃的無奈。因為不只是他,鴻海董事長郭台銘,想交班想很久了,卻也是嘗試後發現沒人能比自己好,不得不回鍋。
這讓我想到有一次在採訪場合遇到台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,他算是科技業中「相對」完美接班的例子。鄭崇華把董事長棒子給了得意大將海英俊後,出席演講場合,看起來神清氣爽,我跑去跟他問安,順便聊聊(兼採訪)最近都去哪裡玩?退休生活過得愜意嗎?
沒想到他老人家聽完我的問題後,笑一笑說,「我還是每天去公司耶!」
每天去公司?!那跟沒接班有什麼兩樣?
鄭崇華再次笑一笑:「習慣了,還是八點就到公司報到。」
台灣企業家,尤其是創辦人,真是辛苦啊!雖說這也能理解,畢竟自己創立的公司,就跟孩子一樣,就算長再大,在父母心中永遠需要呵護,永遠是個孩子。
不過,這是長久之計嗎?
這次訪問到了德國頂尖企業默克,這個跟台灣多數企業一樣,從「家族」創立的企業,從醫藥領域跨足到科技領域,從德國擴展到世界各地,就這樣默默運轉了300多年。這300多年間,經歷無數次領導接班,甚至還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,但這間企業卻越來越茁壯,這個家族也越來越興盛,他們的祕密就是「超長程的接班培育計畫」,以及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。
其中幾個我聽了也蠻瞠目結舌的,像是默克規定下一代畢業後(而且還是一連串辛苦的培訓過程才畢業後),不可以直接進入公司,連進入基層也不可以。必須要接受一般找工作的面試,然後為「其他」企業效力,證明自己有能力了,才能回到默克家族,而一進來就擔任要職。
很特別的是,默克家族眼光長遠,不會認為自己辛苦從15歲開始培育的人才,為其他公司效力很可惜,反而覺得這是磨練的機會。(我猜想這當中,會不會像古代的聯姻政策,把公主嫁給別族領袖,最後兩邊結盟?哈)而默克培育下一代的用心,從成立了「默克大學」就能窺知一二。
另外令我很詫異的,就是自願離職機制。其實外商公司本來裁員就不手軟,對他們來說,這點也沒什麼人情壓力,但別覺得他們冷酷,後續的補貼和找出路,可是做得很好,讓公司規模有伸縮的彈性。
默克家族全球獨一無二的經營模式,賦權給專業經理人營運公司,而家族成員則是負責監督,讓這間德國的企業可以成功運行超過3百年,成功的經驗或許也可以成為台灣企業借鏡的範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